诗文岛

获稻

朝阳过山来,下田犹露湿。
饷妇念儿啼,逢人不敢立。
青黄先后收,断折伛偻拾。
鸟鼠满官仓,于今又租入。

译文

初升的太阳已经爬过了山坡,照到了山这边,庄稼上却仍有重重的露水,打湿了下田人的腿。
去田里送饭的妇人,想着独自在家的幼儿,看不到母亲的面容,听不到母亲的声息,会不会放声哭啼;纵是碰到熟悉的邻人,都不敢攀谈久立,只草草寒暄一下,就赶紧往家走啊,因为记挂着家里的幼小儿女。
田垄里的稻子都收完了,只有腰背弯曲的翁媪,在拣拾折断掉落的残穗。
今年的新粮又入官仓,那里却满是老鼠和雀鸟,蚕食着农人辛勤种植的税米。

注释

饷妇:给在田间劳动的人去送饭的妇女。
青黄:指未成熟和已黄熟的稻子。
断折:指折断而落在地里的稻穗。
伛偻(yùlǚ):弯腰驼背。
又租入:新的租粮又要入仓。

解析

  此诗前六句写农民收割粮食季节的忙碌、艰辛。首两句言下田之早,三四句点忙,妇女为送饭顾不得啼哭的幼儿,碰到熟人“不敢”稍立片刻话话家常,见出忙到了极点。五六句写对粮食的珍惜,伛偻老者捡拾散落田间稻穗的形象将农民爱惜粮食的感情写得真切感人。七八句与前诗是一个对比,写官府对粮食的糟蹋,官仓的陈粮任由鸟鼠吞食,新入仓的租粮又将落入鸟鼠之口。两相对比,农民的辛劳,官府的暴殄天物写得入木三分。这首诗表面上写官府对农民的劳动果实极不珍惜,实际上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极端腐败,并浸润着对农民生活处境的深深同情。

赏析

  李觏出身贫寒,自称“南城小民”,对普通百姓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体验。他是北宋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理论,颇有非议;在文学观点方面,他反对意熟辞陈,主张创新。他的诗多反映民间疾苦,涉及政治得失,诗意和词句往往很奇特,劲质倔强,朴直清新,可以看出是受到了韩愈、皮日休、陆龟蒙诸家的影响。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的开头二句写收获是个大忙季节,早晨的太阳刚刚在山头上露脸,庄稼上的露水还是湿漉漉的,农民们就已经下田干活了。接着写妇女给正在割稻的青壮年农民送饭送水,但他们惦念着家中的小孩子,路上不敢站立下来与别人搭话。农民按照稻子成熟的先后,挨个儿一片一片地收割过去;掉在田里的稻穗,弯着腰把它拾起来,放进箩筐里去。诗人对这些细节的描写,说明其观察的细致深入,而通过这些描写,也把农民劳动的辛苦以及农民对劳动果实的珍惜,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了。但最后两句,诗歌却陡然一转: “鸟鼠满官仓,于今又租入。”一批租米又要送进官仓去喂鸟鼠了。本来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该可以丰衣足食了吧?可是这些粮食却有很大一部分要被送进官仓;而仓库又管理不严,很多粮食都让麻雀和老鼠吃了。钱钟书《宋诗选注》引曾慥《类说》载《五代史补》说: “后唐明宗有个法令,人民每缴一石米得外加二升‘雀鼠耗。”《新五代史》卷三十说:后周太祖时,酷吏王章更把二升改成二斗,名为“省耗”,可见这是有史可查的,并非夸张之词。

  读这首《获稻》诗,很容易使我们想起白居易的《观刈麦》。白诗写的劳动场面和收割过程,如“妇姑荷箪食” “相随饷田去”等类词句,在这首诗中也可找到。白居易在诗歌中“卒章显志”,李觏诗中的讽喻性也是不言自明的。此诗用“入”声字押韵,“湿”、“立”、“拾”、“入”等虽是平常字,但已可看出诗人炼字的功夫。诗的风格倔强瘦硬,与白诗的通俗流畅显然不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