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岛

孤雁儿 送大姊归宁

陆茜 〔清代〕

那年人送春光去。曾几度、牵愁绪。
今年春又送人归,肠断东风不语。
莺吟燕舞,红飞绿倦,甚计相留住。
重帘依旧声声处。人去也、春无主。
年年南浦唱骊歌,极目吴江云树。
三篙初涨,一痕倩影,魂梦随君渡。

译文

那年人们送别春光离去,多少次,勾起心中愁绪。
今年春天又送人远行,东风轻拂却默默无语,令人心碎。
黄莺啼鸣,燕子飞舞,红花飘落,绿叶疲倦,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这美好时光?
重重帘幕后,仍传来声声叹息。人已离去,春天也失去了主人。
每年在南浦唱着离别的歌曲,远望吴江边的云和树,无尽惆怅。
春水初涨,船篙轻轻划破水面,留下一抹倩影,我的魂魄和梦境都随你远渡而去。

赏析

一、整体情感与主题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憧憬,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二、逐句赏析

开篇:“那年人送春光去。曾几度、牵愁绪。”
以回忆的方式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场景中。春光的流逝象征着时光的无情和离别的不可避免,同时暗示了词人曾多次经历离别,每次离别都牵动着心中的愁绪。

承接:“今年春又送人归,肠断东风不语。”
今年春天再次见证离别,词人用“肠断”来形容内心的痛苦,而东风的沉默则更加深了这种无助和哀伤的氛围。这里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交融,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悲痛。

转折:“莺吟燕舞,红飞绿倦,甚计相留住。”
莺歌燕舞、红花绿叶本是春天的美好景象,但词人却用“红飞绿倦”来形容它们的疲惫和无奈,与人的无力感形成对比,强调了离别不可避免的事实。同时,“甚计相留住”表达了词人想要留住美好时光的渴望和无奈。

深化:“重帘依旧声声处。人去也、春无主。”
重帘依旧,但人已离去,春天似乎失去了主人。这里通过“重帘”这一意象,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失落。同时,“春无主”则进一步强调了离别后的空虚和迷茫。

下片开篇:“年年南浦唱骊歌,极目吴江云树。”
“南浦”和“吴江”作为离别的象征,强化了离别的氛围。每年都在这里唱起离别的骊歌,极目远望,只见云树连绵,更添几分离愁。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伤。

结尾:“三篙初涨,一痕倩影,魂梦随君渡。”
春水初涨,船篙轻轻划破水面,留下一抹倩影。这里通过“三篙初涨”和“一痕倩影”的描绘,暗示了离别后的思念和追随。而“魂梦随君渡”则表达了对离人的深深思念和追随之情,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

三、艺术特色

借景抒情:词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如“莺吟燕舞”、“红飞绿倦”、“重帘依旧”等,都巧妙地融入了词人的情感世界。

对比手法:词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来强化情感表达,如“春光流逝”与“离别不可避免”的对比、“莺歌燕舞”与“人无力留住”的对比等,都使词的情感更加鲜明和深刻。

意象丰富:词中运用了多个意象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如“重帘”、“南浦”、“吴江云树”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语言优美:词人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得整首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其艺术特色也值得称道,是一首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