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译文
“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形无名是天地的始端,有形有名是万物的根源。所以经常没有欲望,以便 观察无形(无名)的微妙;要经常有所意识地观察有形(有名)的端倪。“无名”、“有名”都来源于“道”,构成“道”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和境界,指的是同一个道理。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此为“指称”。
⑪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⑫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创作背景
文献记载的《老子》成书于周守藏史老聃(李聃),从其中内容可知,是给“王”者学习的东西,为王治天下的“帝王之术”。《老子》一文中的用词和用意很老很深,是集聚数千名王者治天下实践中的思想总结。老子以唯物观和唯心观两个视野,同时俯视天地和一切苍生,是一部哲学巨作。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三十七章在前,第三十八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八十一章 。
汉后缺乏社会治理实践的文人们,胡乱修改解读《老子》原著,由道教强取名的版本为《道德经》,致使后人已很难读懂其中深意。老子都不能为“道”命名,所以还是应该叫《老子》更合本意。
章旨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因此说这一章是《道经》的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