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石为之穿。耿恭祝井,涸为之泉。忠孝所致,如响答焉。
公亦何为,饥餐困眠。人初莫测,公岂自言。戏为火浴,朽者明鲜。
舍利粲粲,玉碎珠圆。乃至所养,盖其云全。天全之妙,非粗不传。
如春在花,如意在弦。嗤嗤横目,气凌云天。死未及寒,化为腥膻。
矧投于火,不作腥烟。安有万手,收此精坚。维德之一,堙所拳拳。
死生之大,卒莫能迁。公初设心,唯此是专。不祈人知,人趋如川。
终必有验,理之固然。我作赞词,丰碑以镌。
何人寄逸想,游戏浮沤间。以如幻之力,刻此旃檀像。
坐令众妙好,秀发千花中。天冠束绀发,铢衣络华鬘。
种种妙庄严,成此功德聚。当时亿万种,感极则悲号。
楼观出谈笑,秘护百宝攒。如登睹史天,如集龙华会。
嗟哉像教末,羽嘉成百鸟。棘生薝卜林,龙神为悲恸。
王臣寔外护,异梦非意思。愿推明月轮,出此蓬勃烟。
愿回紫金山,安置清凉处。至今百福相,俨然临人天。
神力吁莫测,拜起涕汍澜。我谛观十方,实无心外境。
自然离依地,及与遍计执。即今目所见,非有亦非无。
如像现镜中,非镜亦非像。愿入此三昧,识心自然明。
于十方国土,而作大佛事。稽首大慈尊,證我如是说。
以慈为室,以忍为衣。法空为座,示同体悲。四十八愿,为世所归。
如日没时,鸟接翅飞。大哉甘露,妙法总持。令我观门,洞开坦夷。
谛见自心,妙绝知思。是皈依处,真不思议。律我意马,使不妄驰。
光明现前,见白莲池。不假中阴,屈伸顷时。欣然化生,如八岁儿。
何以至此,请审思之。皆我精进,想力所持。稽首妙湛,不动巍巍。
令一切众,绝痴暗疑。有同愿者,但瞻导师。脱然蝉蜕,出五浊泥。
声音语言形体绝,何以称为光世音。声音语言生灭法,何以又称寂静音。
凡有声音语言法,是耳所触非眼境。而此菩萨名观音,是以眼观声音相。
声音若能到眼处,则耳能见诸色法。若耳实不可以见,则眼观声是寂灭。
见闻既不能分隔,清净宝觉自圆融。以无执故则有光,虽有千臂如两手。
以无分别故寂灭,虽有千手如一身。既无分别亦无执,虽有千眼两目同。
故称光音寂静音,及观世音三种异。稽首对现妙色身,遍一切处如虚空。
妙哉此像非笔画,厌足佛子欣慕心。藕丝铢衣春雾白,覆此随好光明聚。
一切众生热恼灭,我手方舍甘露枝。唯佛子因心清净,如水澄澈月清亮。
借于画工百巧技,如暗室眼以灯见。了知此画非工有,谓灯能见其可哉。
我无此像乃能赞,如眼见物不自见。自能说偈不蓄像,眼有见矣灯亦可。
愿持此大解脱门,施众生作无所畏。世世但无碍辩才,称赞观世音功德。
古佛身上衣,佛佛相付授。慈母爱儿心,针针自成就。
是故吾双峰,自少至白首。护惜如镜奁,一尘不敢受。
何以出檀名,此时无别虑。如持油钵行,如蹑独木渡。
永怀毗尼藏,一旦成万古。纷纷五群众,来观亦顶礼。
平时放逸心,化作额间泚。将见衣匣前,泚流似江水。
咨尔淮山神,守护当奉职。无使尘涴侵,无使云润湿。
谛观不敢瞬,心折三叹息。
慈觉初见我,背呼仰而应。遂同宿湘上,夜语如建瓴。
犀颅气不詟,虎颔目有棱。精彩类澄观,突兀掩万僧。
乔岳占南极,寒翠知几层。此老家此山,亲分漳水灯。
宝坊天雨华,午梵盘清冥。欲知法席盛,但看道价增。
破夏出山来,乃尔忘规绳。盖皮为之灾,公卿慕声称。
我幸无子累,痴钝人所憎。平生寝饭外,摩挲一枝藤。
少年入三吴,题诗遍西兴。归来舟彭蠡,浪山雪崩腾。
匡庐落笑中,万叠横空青。又尝游并汾,趼足渡河冰。
冲虎上太行,鸡鸣见日升。此乐堕渺莽,坐睡头鬅鬙。
朅来湘西坞,倦鹤整羽翎。只待秋风健,祝融期再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