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莹(约209~283),字道言,沛郡竹邑(今安徽濉溪)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文学家,出任吴国左国史、光禄勋,吴太子少傅薛综之子,薛珝之弟,入晋为散骑常侍。
生平
初为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为散骑中常侍。数年,以病去官。 孙皓初,为左执法,迁选曹尚书,及立太子,又领少傅。 建衡三年,孙皓追叹薛莹之父薛综遗文,且命薛莹继作。 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 天纪四年,晋军征皓,皓奉书於司马伷、王浑、王濬请降,其文,莹所造也。莹既至洛阳,特先见叙,为散骑常侍,答问处当,皆有条理。 太康三年,卒,年约七十五岁。
人物评价
周昭:“薛莹、王蕃,器量绰异,弘博多通。” 陆凯:“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滕脩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 陈寿《三国志》:“莹纂蹈,允有先风,然於暴酷之朝,屡登显列,君子殆诸。” 房玄龄等《晋书》:“自综至兼,三世傅保东宫,谈者美之。”
家庭成员
父亲 薛综,太子少傅
哥哥 薛珝,交州牧